在化工原料的行業中,有很多專業術語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在這個行業中需要了解了這些專業的名詞術語才可以更好的工作,那么接下來就由四川化工原料給大家講解下這些專業術語的意思吧。
1、密度與相對密度
密度是指物質單位體積內所含的質量,簡言之是質量與體積之比,其單位是百萬克/米3(Mg/m3)或千克/米3(kg/m3)或克/厘米3(g/cm3)。
相對密度亦稱密度之比,是指物質的密度與參考物質的密度在各自規定的條件下之比,或者是說一定體積的物質在t1溫度下的質量與等體積參考物質在t2。
溫度下的質量之比。常用的參考物質為蒸餾水,并用Dt1/t2或t1/t2表示,為無因次量(沒有單位的物理量)。
2、熔點與凝固點
物質在其蒸氣壓下液態/固態達到平衡時的溫度稱為熔點或凝固點。
熔點是固體中原子或離子有規則排列后因溫度上升,熱運動變得雜亂而活化,形成不規則排列的液體的一種現象,在熔點中還有一個熔點范圍,它是指所測定的從該物質開始熔化至全部熔化的溫度范圍。
相反的過程即為凝固。對于液體變為固體時的溫度常稱為凝固點或冰點、結晶點(由液態轉變為固態的相變溫度)。與熔點不同之處在于放出熱量而不是吸收熱量。其實物質的熔點和凝固點是一致的。
3、蒸氣壓與蒸發速度、灰分
蒸氣壓是飽和蒸氣壓的簡稱。在一定溫度下,液體與其蒸氣達到平衡,此時的平衡壓力僅因液體的性質和溫度而改變,稱為該液體在該溫度下的飽和蒸氣壓。蒸發是指液體表面發生的氣化現象。
蒸發速度亦稱揮發速度,一般用溶劑的沸點高低來判斷,決定蒸發速度的根本因素是溶劑在該溫度下的蒸氣壓,其次是溶劑的分子量。
灰分亦稱灼燒殘渣,系指經蒸發及灼燒后,其礦物成分形成的氧化物及鹽類的殘留物,用百分含量表示。
4、表面張力和表面能
液體內部分子的吸引力使表面上的分子處于向內一種力作用下,這種力使液體盡量縮小其表面積而形成平行于表面的力,稱為表面張力。
或者說是液體表面相鄰兩部分間單位長度內的相互牽引力,它是分子力的一種表現。表面張力的單位是N/m。
表面張力的大小與液體的性質、純度和溫度有關。表面張力乘表面的面積即為表面能。表面張力越大,表面積越大,所具有的表面能也越大。
5、針入度與針入對比
針入度是以標準針在一定的荷重、時間及溫度條件下垂直穿入瀝青試樣的深度來表示,單位為1/10mm。
非經另行規定,標準針、針連桿與附加砝碼的合重為100±0.1g,溫度25℃,時間為5s。針入度愈大表示愈軟,即稠度愈小;反之則表示愈硬,即稠度愈大。
測定蒸發損失后樣品的針入度與原針入度之比乘以100之后,所得的百分比。
6、硬度
硬度是材料對壓印、刮痕等外力的抵抗能力。根據試驗方法不同有邵氏(Shore)硬度、布氏(Brinell)硬度、洛氏(Rockwell)硬度、莫氏(Mohs)硬度、巴氏(Barcol)硬度、維氏(Vichers)硬度等。
硬度的數值與硬度計類型有關,在常用的硬度計中,邵氏硬度計結構簡單,適于生產檢驗。邵氏硬度計可分為A型、C型、D型,A型用于測量軟質橡膠,C和D型用于測量半硬和硬質橡膠。
以上就是四川化工原料整理的內容小知識今天就分享就到這里,給大家做個參考,不知道各位對小編的解答滿不滿意呢?如果有需要補充或者想了解的地方,歡迎給小編留言哦。
來源說明:文章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等問題,請聯系刪除,謝謝。